预览模式: 普通 | 列表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分类:生活常识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605

冬季养生

孕妇冬季养生小常识

以下是孕妇冬季养生小常识,主要包括冬天孕妇应注意哪些疾病、孕妇冬天感冒怎么办、孕妇冬天穿什么、冬天孕妇吃什么好、孕妇冬天能吃火锅吗、孕妇冬天怎么取暖、孕妇冬天可以泡脚吗等冬季养生小常识。准妈们可一定要注意了!

孕妇冬季养生小常识1:冬天孕妇应注意哪些疾病?

1、孕妇冬天感冒怎么办?

孕妈咪在冬天因感冒就医的机率比平常多出许多!轻微者可以用自己的免疫力抵抗病毒而自然痊愈,不需药物治疗;症状较严重时则要使用药物,特别是发烧超过39℃时,为避免持续高烧导致胎儿心跳加快,必须加以治疗,而如果连续好几周高烧,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恐怕会受影响。

2、冬天孕妇抽筋怎么办?

孕妇怀孕期间的抽筋比较容易发生在冬天,这和气温变化有关,若加上孕妇本身缺乏钙质,就更容易发生,尤其是怀孕后期,晚上睡觉时会经常发作。发生抽筋时可以扳脚板,或按摩、走动让血液活络。

3、冬季孕妇气喘怎么办?

原来没有气喘的孕妇,在怀孕时可能因体质、怀孕压力以......
分类:生活常识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623

秋季养生

秋季饮食调养
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具体方案如下:
秋季养肺为要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宜多吃粥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
分类:生活常识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619

藏红花的吃法

藏红花的吃法和用量

藏红花虽为良药,但它的副作用也不可小视。毕竟也是属于药物,所以在吃法和用量上都是有讲究的,那么藏红花的吃法和用量是什么呢?

吃藏红花可以选择泡水喝,每次泡水取适量的藏红花泡即可,可以选择一天喝一次或隔天喝一次。但是要注意的是,生理期期间不要喝藏红花泡的水,但具体的用量还是建议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决定。

如果可能的话,计算藏红花丝的数量,而不是按体积进行测量。请注意,一撮藏红花大约相当于20根中丝,在大多数四到六个人的饭菜中,一撮藏红花通常就足够了。对于甜面包来说,每450克面粉中添加15根藏红花丝可以产生一种微妙的味道,但如果你更喜欢味道更浓的面包,你可以添加多达60根藏红花丝。
分类:生活常识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66

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四原则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分类:生活常识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64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春困如何缓解

天气暖洋洋,人也变得懒洋洋。春困就像传染病,让大家忍不住哈欠连天。其实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冬天,人体为了防止热量散发,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紧张收缩状态,维持机体的生理恒温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信息增多,人的大脑比较清醒。而春天,气温适中,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于是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现象。

缓解春困仅靠多睡是不行的,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地防止春困。春天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分类:生活常识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85

脖子上长小肉疙瘩怎么办

脖子上长小肉疙瘩怎么办,以下的一些自制面膜可以帮助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女性朋友可以试试哦!
1、蜜汁橄榄油面膜

白芷6克,蛋黄1个,蜂蜜1大匙,小黄瓜汁1小匙,橄榄油3小匙。在白芷粉末中加入蛋黄,混合搅匀,并注入蜂蜜和小黄瓜汁,调匀后涂抹于脖子上鸡皮肤处;大约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对于缓解鸡皮疙瘩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2、红酒蜂蜜面膜

准备1小杯红酒,加入2~3匙蜂蜜,调至浓稠的状态,将其均匀地敷在脖子上鸡皮肤处;待八分干之后,用温水冲洗干净。红酒中的葡萄酒酸是果酸,能够促进角质新陈代谢,淡化黑色素,淡化鸡皮肤。让皮肤更白皙闪亮;蜂蜜具有保湿和滋养的功能。对酒精过敏的女性,必须谨慎使用。
3、茯苓蜂蜜面膜

取白茯苓15克,白蜂蜜30克。将白茯苓研细末,蜂蜜调成膏状;晚上睡前敷脸,第2天早晨用清水洗去。茯苓与蜂蜜搭配使用,既能营养肌肤又能淡化鸡皮肤。
4、蜂蜜橄榄油面膜

取橄榄油50毫升,蜂蜜20克。将装有橄榄油的耐热容器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隔水加热至37℃;在橄榄油中注入蜂蜜调匀,把消毒纱布浸在油中;取出纱布,敷于脖子上鸡皮肤处,20分钟后取下。对于改善鸡皮肤很有用处。

以上这些方法只是起来到改善脖子上肉疙瘩的作用,如果想要根治还是去医院治疗比较好。
分类:生活常识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547

脖子上长小肉疙瘩怎么回事

不管是成年的男性、女性或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时候都会发现自己的脖子上长了一些小肉粒,那么脖子上长小肉疙瘩怎么回事?
1、饮食
不规律的饮食作息,吃辛辣、油腻、甜食、海鲜等食物,还有熬夜、工作压力大等,都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引起痘痘。青春期长痘,是因为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激素比例失调,导致皮脂分泌过量,毛囊堵塞,从而形成青春痘。
2、淋巴结肿
这种病症的初期也是,开始的时候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到了病症的后期就会有很多淋巴结肿大加重,肉疙瘩变得越来越大,严重的压迫颈椎,是颈椎出现严重的变形。此病多发于从事重油烟处工作、辐射大、噪音污染大的工作群体。
3、毛囊炎
如果脖子上长小肉疙瘩会痒,那么应该考虑是出现了毛囊炎或皮脂腺发炎,这时候就要注意避免辛辣食物,低脂饮食,勤用热水洗试试,不要挤压。
4、脂肪粒
多数的脂肪粒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如果这种脂肪粒出现的比较多的话,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美观和形象的话,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多见于年轻的女性,因为女性的肌肤老化快、新陈代谢慢、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比较容易生长脂肪粒。
5、过敏
脖子上长痘痘有可能是由于过敏导致的,是皮肤对外在的物件过敏。自己不确定是过敏导致的还是青春痘的,可去医院检查一下,让医生鉴定下是过敏还是青春痘。
6、丝状疣
如果小肉疙瘩的表面主要表现为褐色或淡褐色,细长、柔软带蒂的赘生物,数目从数个到数百个不等应考虑是丝状疣,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病毒感病,多见于女性。丝状疣是发生于皮肤浅表的外形如丝的小赘生物,俗称线瘊。这种脖子上长肉疙瘩好发于眼睑、颈项、颏部和头皮等部位。皮疹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皮色或淡褐色,似小钉倒立在皮面上。丝状疣一般喜欢侵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差。另外,一些免疫功能缺陷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患者,也易被感染。
分类:生活常识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541